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中铁大桥局新能源工程指挥部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孙国光
以下为孙国光演讲的主要内容:
海上风电是我国“十四五”规划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点产业,同时也是实现双碳目标以及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尤其在2021年的“抢装潮”之后,中国的海上风电逐步向深远海、大容量和基地化的方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为离岸距离越来越远,自然环境更加恶劣,施工环境更加恶劣;基础以及风电机组容量更加大型化;合适的施工装备比较紧缺,即便是2021年以来打造了很多装备,但是这些装备集中在今年以及明年投产使用;价格成本给各方施工带来很大的压力。
针对当前海上风电场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加强产业融合。产业和产业之间可以相互借鉴,比如桥梁和风电之间,风电和石油之间有一些技术是相通的,可以发挥产业链集团的优势。
2,从智能化建造上进行创新。对基地规划进行思考,在设计一体化上、管理产业化上以及施工智能化运维的智慧化上进行总体的把控。
3,打造可靠的、适应相应海域的施工装备。比如技术施工船舶,还有适用于深远海的风电安装船舶。
4,持续不断创新。海上风电项目离岸越来越远,越来越深,光靠打造船舶不能一劳永逸,还要持续创新,通过基础结构形式的创新,施工工艺的创新,材料的创新,从整体上解决问题。
深远海施工技术
对于未来的深远海施工技术推广应用,有一些观点值得思考。在基础的结构形式上,2021年“抢装潮”之后,大部分招标项目都是单桩基础,因为它的建设成本和施工周期相对可控,招标建设的单桩技术已经发挥到了极致,但是随着水深来到40米以上,单机容量来到10兆瓦以上,单桩受到限制,未来深远海的基础还是以导管架基础主为。
针对嵌岩如何解决,原先大多是大型单桩或者是高桩承台,但是经过实践之后,这两种基础实际上在施工过程中不是特别可控,尤其在工期上,所以嵌岩式导管架基础是未来应用的一个趋势。
针对大容量风电机组的安装,主要通过打造新一代安装平台,加大吊高,加长支腿来解决,施工上考虑标准化的施工,信息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建造。实际上,四桩导管架基础型式相对比较成熟,下面是四根钢桩,上面是一个导管架基础,中间通过灌浆段连接成整体,受力相对比较合理,也比较稳固。
施工方式上,现在经过几个风电场的大规模建设,施工工艺比较成熟,通过导向架的定位进行翻桩、插桩,最后进行吊打,然后安装导管架进行灌浆连接。在福建、广州地区,经常会有一些嵌岩基础施工,原来是应用高桩承台多一些,但通过广东粤电阳江项目推广应用了嵌岩导管架基础,效果显著,质量上得到保证,尤其在工期上更为可控。它的基础型式跟四桩导管架一样,只是增加了嵌岩桩的施工。整个施工流程比四桩导管架多了一个插拔钢护筒过程,有两种形式,一个是直接芯柱嵌岩;另一个是在工厂内进行整体的预制钢桩,现场进行植桩,更为可控,节省了现场混凝土的施工工序,对施工质量、施工工期都有保障。
这种方法在粤电阳江项目上应用后,我们认为,嵌岩导管架在应对嵌岩基础施工中,值得推广应用。
还有一种基础型式,是吸力式导管架基础。2021年以来,这种基础经过几个风电场的应用,显现出一定的优势。因为基础的钢结构制造都是在钢结构厂进行加工完成,现场只需起重船吊装,通过吸力下沉全部到位。根据设计院的不同设计理念、长径比的不同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叫窄深型,另一种叫宽浅型,实际上都是通过这种钢桩或者钢筒的形式沉到海床,形成一个密闭空间。
当时三峡长乐外海项目,15套吸力式导管架的钢结构加工都在钢结构厂完成,通过大型的运输船运到现场,15套一共只运输了3次,集中加工,集中现场安装,施工效率很高。考虑到现在吸力式导管架已经做到100米,未来适用于70米水深可能会做到120米,这对吊船的吊高要求会更高。我们正在研究分体制造和分体安装,现在这个技术还在研究过程中,如果可行的话,可适应的吊装船会更多。
大型装备的必要性
2021年“抢装潮”之前,安装的风电机组基本上在7兆瓦以内,抢装潮期间批量化安装了10兆瓦的风电机组,现在基本上都在10兆瓦以上,开始批量化安装13兆瓦的产品。5月份,我们会安装第一台16兆瓦的风电机组。
随着风电机组容量不断加大,轮毂中心也上升至150米,这对三种基础类型的安装工艺和安装船舶要求会越来越高。2021年以来建造的新一代风电安装船超过30艘,将集中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下水施工。
中铁大桥局也打造了一艘安装船。从参数上来看,腿长有131米,适用于70米水深安装25MW风电机组,在未来的风电机组安装过程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于此同时,相关信息显示,如果水深70米,覆盖层厚度到40米,那么130米腿长的风电安装船也不能满足要求,不可能再加长腿长,而再造一批腿长150米的风电安装船,这样的话又是一种资源浪费。
一种创新思路是,使用一种半潜驳来整体安装风电机组,把构件整体运到现场,然后在船上拼成整体进行安装。国外有一艘“塞班号”,吊装能力很大,利用吊装船的吊高和小水线面的作业优势进行现场的浮态安装,这种方式也有可能在深远海得到应用。
中铁大桥局的技术团队结合桥梁主塔爬模的一些技术,思考利用爬升和活动支架的技术,如果这种安装方式得到解决,风电机组的轮毂加机舱可以在平台面进行安装,然后整体爬升,对吊船的吊高要求大大降低。
针对未来海上风电需要的施工装备,实际上海上风电施工船的需求量很大,主要是基础施工船舶和风电安装船比较重要,后期也需要运维船以及一些辅助船。
目前有几种类型的基础施工船舶,其中一种是小水线面的半潜平台船。这种船有两台吊机,对四桩的管架施工优势比较大,而且受海浪的影响非常小,未来应对深远海施工比较有利。
第二种是以三峡的“乌东德号”为代表的3000吨到5000吨的基础施工船舶,全长在180米左右。这种施工船型可能会在未来基础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三种是固定臂架式吊装船。这种固定臂的吊船的一大优势是起重的损失非常小,基本与设定的数值一致。
综上所述,海上风电施工有着多种特点,管理上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很多。主要是施工作业环境特别恶劣,大型吊装特别多,施工风险特别大,施工船的选择要配套,要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窗口期进行施工,协调的难度比较大。针对这些特点,要在智能建造、安全监控、施工船的安全管理,以及防台的安全管理上做文章,结合智能吊装、风浪流监测以及进度管理和物资管理打造智能建造的平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3年5月8日,海上风电船舶前沿技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汕头市举行。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承办,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与3M的大力支持。汕头拥有优异的风能禀赋、丰富的场址资源、良好的区位
海上风电项目规模化、机组大型化、选址深远海化与电价平价化,决定了风电基础安装、机组吊装、机组运维工程技术与船舶市场的发展趋向。从项目勘测、基础安装、电缆敷设、机组吊装、机组运维到设备改造与拆解,海上风电开发经历的所有工程环节,几乎都有专业船舶的身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
2023年5月8日,海上风电船舶前沿技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汕头市举行。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承办,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与3M的大力支持。汕头拥有优异的风能禀赋、丰富的场址资源、良好的区位
2023年5月8日,海上风电船舶前沿技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汕头市举行。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承办,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与3M的大力支持。汕头拥有优异的风能禀赋、丰富的场址资源、良好的区位
2023年5月8日,海上风电船舶前沿技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汕头市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承办,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与3M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国、挪威、荷兰等国家政府部门代表以及国内
5月8日,海上风电船舶前沿技术研讨会在广东汕头召开。会议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承办,得到了中铁大桥局、大金重工、中交三航局、3M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国、挪威、荷兰等国家政府部门,海上风电工程技术科研机构,海上风电施工与运维龙头企业,船舶设计与建造单位的院
2023年5月8日,海上风电船舶前沿技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汕头市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承办,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与3M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国、挪威、荷兰等国家政府部门代表以及国内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2023年5月8日,海上风电船舶前沿技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汕头市举行。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承办,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与3M的大力支持。汕头拥有优异的风能禀赋、丰富的
2023年5月8日,海上风电船舶前沿技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汕头市举行。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承办。来自中国、挪威、荷兰等国家政府部门代表以及国内外海上风电开发企业、海上风电工程技术科研机构、海上风电施工与运维龙头企业、船舶设计与建造企业嘉宾参加了
海上风电船舶前沿技术研讨会——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船舶(*鉴于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频发,形势复杂多变,原定于2022年9月16日在汕头举办的海上风电船舶前沿技术研讨会将延期举办,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对举办时间调整给您带来的诸多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敬请谅解!)海上风电因资源潜力巨大、靠
中天科技集团消息,近日,承担华润电力苍南1#海上风电二期扩建工程的“中天39”施工船历经50余天昼夜奋战,顺利完成场区首阶段基础施工任务。自项目启动以来,中天科技快速组建专项团队,仅用21天完成船舶入场部署。施工中,“中天39”首次采用国内海上风电基础施工鲜见的DP动态定位模式,针对无成熟案
日前,“电建志高”号3600T全回转起重船完成了航行锚泊试验、航速试验、DP动力定位试验、回转试验等十余项关键海上试验,圆满通过了为期6天的海上试航。“电建志高”号是中国电建首艘入列的海上风电施工船,总长182米,型宽49米,型深15米,最大起重能力3600吨,吊高可达甲板上130米,适合25MW以下海上
7月30日上午8时28分,振华重装承建的广州打捞局5000吨自航起重工程船“华兆龙”顺利吉水。广州打捞局、泰州海事局、CCS船级社、Fleet船管公司、上海振华重工等单位领导代表及项目管理成员共同全程见证。这一关键节点的完成标志着项目全面进入主机柴发系统调试阶段。为保障该船顺利吉水,船东、监理,船
10月29日1038时,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立洋海工50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中天39”项目在江苏南通启东顺利下水,标志着这一“海上风电施工利器”陆上建造任务全面结束、水面建造任务全面开启,船舶建造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此次下水的50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是一艘集运输、施工一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8月17日,温州海事局发布《华能苍南2号海上风电工程施工作业变更船舶》通知。因施工需要,华能苍南2号海上风电工程施工作业原《航行通告》(温航通[2023]0118号)中的作业船舶,由“燕祥168”、“宏舟之星”、“宝瑞678”、“千汇011”、“东港92”、“鸿运远航”、“春天碧海”、
海上风电项目规模化、机组大型化、选址深远海化与电价平价化,决定了风电基础安装、机组吊装、机组运维工程技术与船舶市场的发展趋向。从项目勘测、基础安装、电缆敷设、机组吊装、机组运维到设备改造与拆解,海上风电开发经历的所有工程环节,几乎都有专业船舶的身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自迈入全面平价以来,陆上风机价格已逼近冰点,步入千元大关。与之相应的是,平价海上风电机组中标价格也已腰斩,从2019年的8260元高价,跌至2023年含塔筒3200元/kW的低价。风电特许权招标时期,2010年,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投产,上网电价0.978元/度。至今,海上风电竞配项目最
2月2日、5日,由三峡集团投资建造的“乌东德”号、“白鹤滩”号海上风电施工船先后前往广东阳江海域开展首次施工作业。三峡集团表示,“乌东德”号本次出海作业承担的是风机导管架基础钢管桩沉桩施工任务,其作业的区域中心离岸距离约50公里,场址水深范围35米至38米。“白鹤滩”号本次出海施工作业区
继“亨通3500”号升级改造项目圆满完工交付后,”华电稳强”吊机升级改装工程在华润大东接近收官阶段。这是华润大东与亨通集团第二次合作,也是中国又一海上风电安装船改装项目的重大力作。亨通集团是一家服务于光纤光网、智能电网、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是中国光纤光网、电
2月2日、5日,由三峡集团投资建造的“乌东德”号、“白鹤滩”号海上风电施工船先后前往广东阳江海域开展首次施工作业,为我国海上风电事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据悉,“乌东德”号本次出海作业承担的是风机导管架基础钢管桩沉桩施工任务,其作业的区域中心离岸距离约50公里,场址水深范围35米至38米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4月21日,大金重工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大金重工的营业收入达11.41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46.36%,净利润达到2.31亿元,同比增长335.91%。海外订单,撑起业绩增长的“大梁”大金重工这业绩爆发的背后,海外海工项目交付量大幅提升可是绝对的“头号功臣”。20
在全球风电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海外市场一直是行业瞩目的焦点。中国风电企业“走出去”布局国际市场,不仅是大趋势,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需求。近日,鉴衡认证中心组织邀请英国劳合社市场协会(Lloyd’sMarketAssociation,以下简称“LMA”)携15家国际再保险机构到访中国,开展了为期5天的技术参
3月18-19日,以“运筹帷幄技胜千里”为主题的“第四届风电运维技改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布了2025年度“北极星杯”风电影响力企业评选结果,中船科技及旗下中船风电凭借在风电场开发运营方面的实力展现和多项创新成果,一次性斩获“风电技术创新企业”“优秀投资运营企业”“优秀雇主企业”三项荣
3月18-19日,以“运筹帷幄技胜千里”为主题的“第四届风电运维技改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布了2025年度“北极星杯”风电影响力企业评选结果,中船科技及旗下中船风电凭借在风电场开发运营方面的实力展现和多项创新成果,一次性斩获“风电技术创新企业”“优秀投资运营企业”“优秀雇主企业”三项荣誉
3月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甘肃省打造东中部产业向西转移重要承接地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在实施承接优势特色产业转移攻坚行动提到,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有序推进电力外送通道建设,重点发展发电机、齿轮箱、逆变器、氢能装备、核能装备等关键核心部件与系统集成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甘肃省打造东中部产业向西转移重要承接地行动方案的通知。关于氢能的工作部署,方案中指出,要坚持“减油增化增特”,推动兰州石化打造化工新材料基地、庆阳石化打造精品城市型炼厂。支持陇东地区打造综合能源化工基地、金昌市打造西北重要的复
2月26日,中国电建3600吨全回转起重船“电建志高”与1600吨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电建志远”交付仪式在江苏南通举行。这两艘船采用共同设计理念,互相配合,形成了我国海洋工程安装的最佳组合。它们能够在离岸100公里处的海域展开作业,为我国海上风电项目挺进深远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据悉,
2月24日,由中交三航局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单作用液压打桩锤YC-280在浙江温州成功下线。该打桩锤锤芯重280吨,最大能量打击频率每分钟18次以上,最大冲击能量5000千焦,相当于一台70公斤的冰箱从约7300米高空自由落体撞击地面时释放的能量。这是中国首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00千焦液压打桩锤,也是
当前,我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已突破5亿千瓦,服役风电机组数量超20万台,在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迅速迭代的背景下,风电存量资产精细化运营管理,提高风场运维质量,降低风机运维成本,增加发电效益已成为产业持续上升的内在需求。为加强产业上下游交流合作,助力风场高效运维技改,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自“海门发布”获悉,2月3日,总投资20亿元的振江风电二期项目在海门港新区开工。振江风电项目二期由江苏振江海风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约386亩,聚焦海上大兆瓦风电核心部件研发制造,主要产品包括海上20兆瓦及以上风力发电机转子、风电塔筒、钢管桩、导管架及漂浮式平台
1月20日,2025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其中指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低碳示范引领工程,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省级标杆,探索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加快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降碳产业链,全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85%左右。推进电网、通信、供排水设施等一批灾后重建项目,规模部署智能网联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